您好,欢迎来到中国联通云服务
[切换地区]
  1. A-G 北京 福建 重庆 广东 广西 贵州 甘肃 安徽
  2. H-J 黑龙江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海南 江苏 江西 吉林
  3. L-S 辽宁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4. T-Z 新疆 西藏 天津 浙江 云南
解决方案 > 区域影像云解决方案

区域影像云解决方案

       区域影像云平台是实现三级医疗资源合理分配,用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区域卫生信息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整合区域内各级医疗机构的影像检查业务,构建区域影像协作业务,在区域内提供影像集中阅片、影像会诊等医疗服务,优化区域内影像医疗资源配置,提升中小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和医疗质量,提高患者就医的便捷性和可及性。

 

*行业政策要求*

 

Ø 2020年2月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加强信息化支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提供数据采集分析应用、积极开展远程医疗服务等。

Ø 2018年4月12日,《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确定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措施,强调加快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缓解看病就医难题,提升人民健康水平。

Ø 2016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办发〔2016〕47号)《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保障全体人民健康为出发点,大力推动政府健康医疗信息系统和公众健康医疗数据互联融合、开放共享,消除信息孤岛,积极营造促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安全规范、创新应用的发展环境。

 

*行业痛点及需求*

 

       居民可在社区卫生院等进行影像学检查,如X光拍片等。社区医疗机构等检查科室进行一些常规检查诊断,遇到一些疑难病历,可自主选择诊断中心,由影像诊断中心为影像提供诊断服务。最后影像诊断报告仍旧由社区卫生院打印并交付病人。这样所有的社区卫生院影像科室和影像诊断中心进行了整合,将所有乡镇卫生院的影像诊断水平提高至影像诊断中心的水准,免去病患的奔波之苦。

       设立区域影像诊断中心,为其他医疗机构及各社区卫生提供放射影像的会诊服务。虚拟化会诊中心模式,可以在区域内任何医疗机构展开会诊中心业务。

       实现会诊中心放射医学影像学科医疗、教学、科研及科室管理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运行和管理。通过高效、无纸化的信息管理,降低成本,提高影像科室运行和管理效率及质量。

 

*联通服务特点*

 

       第一,影像传输与备份。影像传输主要包含了院内影像数据的接入、存储、管理。根据前置机的类型,具有不同容量的影像数据管理能力。本地根据配置,较新的数据在空间不足的时候会覆盖最旧数据,最旧数据保存在云端不会被更新同步掉。

       第二,自动分组功能。以自动的方式实现检查任务的最优分配(按照平均原则分配给最擅长的诊断组或人),诊断医生只需在影像任务池中完成组内或自己的工作即可,而无需再去主动查找工作任务。影像任务池可以提高医疗质量及服务效率,提高整体医疗的综合管理。

       第三,非标准DICOM影像转换器。为非标准DICOM接入系统提供了对于非标准影像的存储服务,从信号性质主要分为两类非标准DICOM影像的处理。第一类:模拟影像处理(如较旧型号的超声影像等),这类影像通常由超过影像分辨率一倍以上的采集设备转化为数字影像,然后通过PACS相应的接口服务,封装成标准DICOM影像,进行存储管理。第二类:非DICOM数字影像,这类影像直接通过PACS相应的接口服务封装成标准DICOM影像,避免了采集设备带来的影像失真。前置机不仅为非标准DICOM接入系统,而且还提供影像的存储管理服务,同时还具有相应的工作站系统服务,能够通过数字化手段,快速的实现诊断报告的编写等服务。

 

*服务方案*

 

       联通区域影像云通过前置机服务器系统与中国联通影像云进行实时或者定时所有数据上传下载,区域内医院影像科室专家可以通过浏览器端登陆中国联通影像云进行阅片报告审核等工作。

       对于医院影像科室的CT、MR、CR、DR等支持DICOM Storage SCU的设备,可通过在设备上设定DICOM 3.0参数(例如:AE Title,IP Address,Port NO.等信息)直接接入PACS系统,将其影像传输至服务器及存储系统进行集中存储管理。通过DICOM Storage方式可获取原始的影像数据,可保证影像及相关信息的完整性。对于非DICOM设备(超声、内窥镜等),使用DICOM网关进行影像采集,DICOMGATEWAY将采集的影像转换为标准DICOM影像并与病人信息进行整合后归档到PACS服务器。只要采集设备采集分辨率高于原始图像分辨率,就可保证获取图像在诊断过程中的质量要求。

       总体部署架构如下图所示:

 

 

       区域影像中心平台总体上可实现以下功能:

     (1)为区域范围内医疗机构之间的数字化医学图像信息的互通和共享提供一个有效的平台,实现病人资料、影像检查资料(包括放射、超声等)的全面共享。

     (2)以区域内的权威机构为影像中心构建集成化的影像会诊中心,实现区域内各医疗机构的影像设备及医疗资源整合。实现对下级特别是基层社区医院影像检查的集中诊断和集中审核,实现区域内影像设备和专家人才资源的全面共享,从而全面提高区域范围的影像诊断质量和服务水平。

     (3)通过影像会诊中心建设,实现疑难检查病例的远程会诊支持、移动会诊支持,缓解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矛盾、提升社区医院和乡镇低端医院的影像诊疗水平、缓解大医院的影像就诊压力。

     (4)技术上支持建立云PACS架构,连接区域内所有医疗机构影像设备,实现影像数据采集和传输自动化、业务流数字化以及数字化阅片。

     (5)建立图像及文字信息的远程、长期、大容量、可扩展存储体系,即:影像信息云存储中心。

     (6)认证专家可在区域内或跨区域实现患者影像信息调阅、诊断、报告回传。推动影像检查便民惠民服务,实现群众能够在区域范围内任何一家医疗机构获得相同质量的影像诊断服务,从而方便病人就近就诊,避免重复检查。促进区域内医疗信息化建设,为今后构建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卫生信息服务平台奠定基础。

      (7)。创建面向居民的全程电子影像档案查询网站,通过注册查询的方式向居民提供服务,采用权限控制、认证、加密等信息安全手段,确保个人隐私安全,为居民提供整合多方信息的个性化服务。

      (8)卫生主管部门、医疗机构可以对区域内的专家库、跨区域的合作专家进行管理;对区域内的影像信息进行管理和调度;对区域内的远程会诊、设备资源、使用情况进行管理和统计查询。

      (9)促进区域内医疗信息化建设,为今后构建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卫生信息服务平台奠定基础。